云南频道

【微纪录·云南故事】“高墙医生”

2019年06月25日 08:46:20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6月25日电(罗春明 赵普凡 丁凝)在云南省建水监狱医院,有一群特殊的“高墙医生”,他们承担着一群特殊病人的管理和治疗工作,十多年来,顶着巨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和监管改造压力。

  (一)

  2008年初,建水监狱开始集中关押、治疗处在服刑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没有经验可循、监管改造压力大、职业暴露风险高……面对全新的任务,医护人员一时顾虑重重。

  “刚开始,有的年轻医生查房都会紧张、脸颊冒汗。”建水监狱医院院长唐顺保说。

  唐顺保1989年就到建水监狱医院工作,2001年开始担任院长。为了打消医护人员的顾虑,从收监、诊治到转送,唐顺保事事亲力亲为。

  2016年,检验室医生赵剑泉在检修设备时,输血管突然爆裂,HIV阳性血液瞬间喷射出来。戴着眼镜和口罩的赵剑泉,脸颊和额头还是沾染了不少血液。

  职业暴露发生后,赵剑泉服用了一个月的抗病毒药物。她说:“那段时间很煎熬,想了很多:被感染了怎么办?”

  万幸的是,赵剑泉没有被感染。“不紧张是假的,不恐惧也是假的,但既然事情已经出了,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

  在建水监狱医院,职业暴露至今已发生过七例。“医生是我从小的理想,警察也是我向往的职业,两个梦想我都实现了,虽然风险高、压力大,但我不后悔。”唐顺保说。

唐顺保查看病情。(新华网 丁凝 摄)

  (二)

  因对艾滋病不了解和恐惧,“刑期比命长”是这里不少服刑人员的心理。自暴自弃、抗拒治疗的事时有发生。

  2016年3月,服刑人员奎某因艾滋病并发感染,双下肢大面积溃烂,生活无法自理。入院第二天,绝望的奎某就企图走极端,幸亏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劝阻。

  “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唐顺保和其他医护人员不断劝导奎某,每天坚持给他换药,“伤口散发着臭味,但没有医生嫌弃他。”

  经过反复劝导和耐心医治,奎某逐渐有了很大转变,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三年过去了,如今奎某已基本能独立行走。他说:“那时,外面的医院已经建议我截肢,我很绝望,是唐院长他们救了我。”

  “每一个服刑人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唐顺保说,只有服刑人员安心了,他们的家庭才会安心。

  唐顺保和他的团队帮助病人们重塑改造和治疗的信心。2016年,他们被授予云南省第三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2019年,唐顺保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但与荣誉相比,更让唐顺保欣慰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建水监狱医院已经度过最艰难的阶段。“我们的团队越来越成熟,医院各项工作运行也很平稳。”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唐顺保和团队还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治疗模式,为全国监狱管理治疗正在服刑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了“建水监狱方案”。

王锦红为病人处理伤口。(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三)

  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让人揪心和无奈。

  2015年,服刑人员马某突然吐血不止,并因流血过多陷入休克。虽经奋力抢救,人还是没能救过来。

  “这种时候,医生们就有一种特别无奈的感觉。”唐顺保说。

  2016年的一天,一名服刑人员突发疾病,心搏骤停,经过王锦红医生的全力抢救,总算把他抢救过来了。但就在王锦红返回办公室整理病历的时候,他再次发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王锦红还是没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那么没了,我接受不了,特别难过。”倍感压力的她,甚至一度动了换岗位的念头,在唐顺保的一再劝慰下,才最终坚持下来。

赵剑泉在工作中。(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其实,刚开始面对这些特殊的病人时,王锦红同样紧张。“心里是划了一条界线的,医疗上我尽心尽力,但感情上确实有点抗拒。” 她坦言,而一旦拆除了心里那条界线,就会发现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次为病人解决了一些小小的问题,都会感到满心欢喜,这种喜悦是言语无法表达的。”

  “医者仁心,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病患群体,我们医生都要尽责。”唐顺保说。(完)

  【云南故事特别策划·我的滇池③】“土著植物”复苏记

  【云南故事特别策划·我的滇池②】“市民河长”来巡河

  【云南故事特别策划·我的滇池】渔政执法“兄弟连”

  【微纪录·云南故事】花从斗南来

  【微纪录·云南故事】进城的孩子 

  【微纪录·云南故事】冲上云霄!为云南“代言”的女飞行员

  【微纪录•云南故事】把论文写在竹林里的“农民”教授

  【微纪录·云南故事】嗨,警犬!

【纠错】 [责任编辑: 范芳钰]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1348138168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