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石墨烯……这些看起来生涩难懂的化学物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的每一次撞击、合并,都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产生新的元素。
我叫杨龙,是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
除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电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希望把所学都运用到实际当中。
大家对我所从事的专业和科研可能不太了解,觉得它离生活和我们每个人比较遥远,其实不是。
比如2014年,我和导师的研究成果,就为快速检测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孕妇怀孕的指标)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方向。
还有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一类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可以用于开发超分子传感器,检测有毒有害物质。
但实验怎么做?要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只靠脑袋想是不行的。
我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反复实验,同时,还要了解自己学科以外的知识。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以后,我们发现一些超分子主体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将这项功能与纳米材料有机结合后,可以构建“光电化学超分子传感器”。
我们是否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都可以通过构建这个传感器,快速检测出来。
但要完成这个设想并不容易,仅仅只是做一个超分子材料,我就要熟知至少3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花了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研究,我和团队终于成功形成了一份实验项目计划书,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目前,整个研究还在继续,我的目标就是要开发出一系列便携化的检测装置,更好地识别有毒有害物质。
实验室就在办公室对面,只要不出差,我一般都在办公室,这就是我的生活。
科学家不是一天就能成长起来的,我也经常会和学生们说,在实验的过程中坚持探索,心静不气馁,总有一天会有惊喜的结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