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云南青年说】“90后”傣家女孩艾叶:造纸是一门细水长流的手艺

2020年12月28日 08:58:38 | 来源:新华网

  我叫艾叶,我们家造纸技艺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十代了。听老人说,我们村造纸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农闲时节,晾晒纸张的木架依次排开,从村头摆到村尾,村里的小孩也能对复杂的造纸工序说上个一二。

  我们做的纸叫“白棉纸”,采构树皮制成。需要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浇纸、晒纸”五步流程和“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十一道工序。造出的纸张纸质坚韧洁白,柔软光滑,防腐、防蛀、防潮。但工艺复杂,效率低产量小。多用于书写记录、包装糖茶。

  我们这里气候潮湿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奔着“来钱快”的种植业去了,有的外出打工,从事造纸的大多是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

  刚开始为了推销纸张,我拿着做好的纸张跑遍了城里的茶叶公司。慢慢有了一些订单,才敢和村里的造纸户收购纸张。遇到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的时候,我和我丈夫把家里的养牛场也卖了,用来补足老百姓的钱。

  我曾到外地学习交流,当我站在每天可生产两三千张的全机械化造纸流水线前,深受震撼。便考虑把机器引进村里。想了半年,最后还是作罢。每个人造纸的手法差异造就了每张纸的独一无二,这是白棉纸最宝贵的地方。这门技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给断了。

  有一天我在菩提树下做纸,一阵风吹来,菩提树叶落在了正在浇的纸面上,我便把菩提叶子做进了纸里。后来我尝试把各种各样的花草嵌进纸里。村民们不理解我,叫我“采花大盗”。慢慢的,这项技艺也越来越成熟,往来游客、茶商们都十分喜欢这些新式白棉纸。原本一两元钱一张的纸,最高可以卖到二十元一张。

  后来我陆续用白棉纸开发出了笔记本、扇子、灯笼、茶盒、手提袋等产品,这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有的还漂洋过海,进入国外市场。

  2014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logo,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傣影手工艺术有限公司。如今全村的造纸产品都通过这个公司进行销售,2019年销售额达460万元,村内120名造纸妇女人均收入3万余元。

  不论是造纸的工艺还是回报,都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必须要耐得住性子、怀抱着希望。下一步,我还想做餐饮和民宿,用餐饮和民宿的收入来支撑造纸工艺的发展。

 

  往期回顾

  【云南青年说】袁双双:同样青春 别样年华

  【云南青年说】罗凯:热血青春 “汗”卫森林

  【云南青年说】“小镇青年”徐雁杰:回乡创业 未来可期

  【云南青年说】90后全职公益人杨文俊:用青春把“爱”传递

  【云南青年说】许昆丽:坚守专业精神 “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云南青年说】花艺师春雨:要为生活添一缕芬芳

  【云南青年说·特别策划】郑阳:防“疫”,有我们!

  【云南青年说·特别策划】束承彦:战“疫”,我们在!

  【云南青年说·特别策划】李国芳:国门有我们,请放心!

  【云南青年说】邮运兄弟档:“疫”路“邮”我 使命必达

  【云南青年说】机车医生杨志伟:豪厘之间诠释匠心精神

  【云南青年说】蔺永康:青春需有为 人生要有味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馨蔚]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9615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