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12/28 08:41:36
来源:新华网

【云南故事】李桂科:用40余载守护 书写“最治愈”的故事

字体:

海报制作:游娟

今年以来

李桂科“火”了

4月份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

2022年度“诚信之星”

他榜上有名

7月份

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

发布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再度上榜

近日

以他为主要人物的报告文学《爱如长风》出版

以他为主角的微电影《守望》播出

……

今年66岁的李桂科

“头衔”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

是坚守麻风村的“孤岛”仁医

 

如果你还不知道李桂科

或者仅仅听过名字,对他的事迹却不甚了解

不妨跟随我们走进洱源县山石屏村

聆听一个

用长达40余年时间写就的

由治病、治心、治贫组成的

“最治愈”的故事

坐落于黑潓江畔的山石屏村(摄于9月1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从洱源县城出发

驱车60多公里

翻越罗坪山,跨过黑潓江

再沿江边小道开行5分钟左右

左侧的小村子就是山石屏村了

来之前我们查过资料

山石屏村定名于2013年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被唤作“江那边”

上世纪50年代

因为地处偏远,又有江河阻隔

这里被选作周围县区麻风病人的集中治疗区

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

周围村子的人都对这里避之唯恐不及

“江那边去不得!”

 

关于“江那边”的沉重思绪

被村口迎出来的李桂科医生打断

高个,银发,步履稳健,笑容和蔼亲切

一边寒暄一边帮我们拎摄影器材

尽管已退休多年

现在的他还总往山石屏村跑

一待就是个把星期,甚至大半个月

“住在这里的人还需要再帮一帮!”

山石屏村原来的卫生院(摄于9月1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进入山石屏村

李桂科医生先带我们去了原来的卫生院

窄窄的石砌门头下

老旧的木门嘎吱一声推开

仿佛开启了时光隧道

长满杂草和青苔的小院里

左右分列着4间矮矮的瓦房

门口挂着“医务室”“化验室”等小牌子

1981年4月

李桂科第一次乘坐渡船进入“江那边”

面对的181个病人中

有的嘴歪眼斜、有的手指残缺、有的皮肤溃烂

还有的重度残疾,只能在地上爬行

尽管心里难免害怕

但年轻的李桂科没有打退堂鼓

“我们一共8个医生,我是唯一的共产党员!”

开始的一段时间

李桂科觉得这些病人很难沟通

“跟他们说话,我进一步,他们退三步。”

慢慢地李桂科意识到

后退和回避,是害怕传染病菌,是为了保护医生

“他们是很善良的!”

之后的几年里

李桂科一面钻研麻风病治疗方法

一面想方设法获取病人的信任

让他们相信麻风病能被治好,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长达9年的努力

1990年

“江那边”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了!

横跨黑潓江的人行索道桥(摄于9月1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走出充满回忆的卫生院

李桂科医生带我们去了故事的第二站

——横跨黑潓江的人行索道桥

1990年麻风病人全部治愈

但“江那边”仍是一个“孤岛”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李桂科意识到

“治病”只是第一步

还要让“江那边”与外界联通起来

让麻风病康复者看到融入社会的希望

而1990年中秋节发生的悲剧

更坚定了李桂科架桥的决心

当天一些康复者划船到江对岸收苞谷

不曾想返回的途中船翻了

6名康复者遇难

“这是我最痛心、最难过的一件事情!”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的事故

李桂科医生还是忍不住眼泛泪光

“一定要带领大家把桥架起来!”

经过5年的筹措和修建

1995年

横跨黑潓江的人行索道桥宣告完工

通桥的那天

大伙儿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在桥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即使是行动不便的、眼睛看不见的康复者

也要拄着拐杖、拖别人搀着

来桥上走两步、摸一摸

“那个场景是非常感人的!”

 

不只是架桥

那几年

在李桂科的带领下

修路、通水、通电、修缮房屋

“江那边”和周围村子的差距越来越小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康复者们的第二代到了上学的年龄

如果不能进学校

孩子们就没有希望

“江那边”也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李桂科和宋荣坤在以前的教室里翻看老课本(摄于9月14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1993年9月

李桂科将卫生院的一间屋子打扫出来

作为孩子们的教室

请了一名识字的康复者当老师

碰到教不下去的知识

李桂科就先教老师,再让他教孩子们

一直到2007年

一共有21个小孩在这里接受小学教育

小小的一间屋子

一共走出了7名大学生

洱源县茈碧湖镇卫生院医生宋荣坤就是其中之一

在宋荣坤的记忆里

小时候见的最多的“外人”就是李叔

每次进来除了给父母检查身体

还总会抽空给他和其他小孩讲讲课

后来到乡里上中学

李叔也总送来笔、作业本、练习册等

连家长会都是李叔来开的

而在李桂科的影响下

宋荣坤大学阶段选择了报读医学相关专业

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医生

李桂科为手脚不便的康复者修剪指甲(摄于9月1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从黑潓江人行索道桥回来

李桂科医生带我们走进了故事的第三站

——村民小院

从立着“山石屏村”几个字的大门进入

穿过小花园

是一栋两层高的楼房

李桂科医生迫不及待地跟我们介绍

村民小院的建设融入了白族风格

是以家为单位安排住房的

“都是套房,两室一厅,厨卫俱全!”

语气中颇有些自豪

李桂科为“麻风历史博物馆”几个字涂色(摄于9月13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挨着走廊上的几位老人坐下

李桂科医生一面给他们修剪指甲、点眼药水

一面接着给我们讲故事

2017年他退休的时候

不只是眼前的楼房

山石屏村的其他基础设施也已建设完成

年轻一辈也都融入社会了

治病、治心

都已完成

但李桂科还是放心不下

“一方面牵挂着行动不便的老人,

另外还想为年轻一辈再做点事情。”

目前村里除了老一辈的康复者

还有五六个年轻人留了下来

事实上

多年来李桂科一直在做“治贫”的努力

在他的带领下

山石屏村种植了100多亩核桃

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业也发展得不错

但李桂科的目标不止于此

“我们的村民小院预留了不少接待室,

这里山清水秀,很适合发展康养。”

另外

村口的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当中

麻风历史博物馆二期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在李桂科的规划中

“康养的地方、教育的地方、旅游的地方”

是山石屏村的目标

采访最后我们问李桂科,那你的目标又是什么

他笑着回答:

“山石屏村的目标,就是我的目标。”

回顾40余载治病、治心、治贫的历程

李桂科说

他和村民们一起哭过、笑过、奋斗过

“山石屏村早已是我的家。”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 霞

统筹:罗春明

编导:赵普凡

撰稿:念新洪

摄影:赵普凡 罗新才

剪辑:李浩

外联:黄晓英

鸣谢:

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