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9/28 09:52:37
来源:新华网

行走彩云之南,见证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字体:

  新华网昆明9月28日电(莫欣竹)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近年来,云南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一系列工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的社区、村寨和古城,见证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绚丽绽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

  今年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等多个民族3万余人。小坝社区党委书记王艳红介绍,该社区探索出一条“党建+家文化+大联盟”的工作模式,以“家”为主题,推出团结之家、服务之家、温馨之家等8个“家”,不断促进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小坝社区各族居民团结一心,邻里氛围和谐。目前有300多位居民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为街坊邻居服务。在前不久的中秋节,社区居民还自发组织了邻里宴,现场欢声笑语,氛围十分温馨。

 9月20日,小坝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莫欣竹 摄)

小坝社区各族居民参加中秋邻里宴。(受访者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昆明市官渡区第一幼儿园有500余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三成。2014年以来,该园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讲授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孩子学习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9月20日,官渡区第一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制作傣族餐食。(莫欣竹 摄)

  发展特色产业共同致富

  高黎贡山脚下,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的新寨村拥有万亩咖啡林,精美的咖啡主题墙绘在村里随处可见。2012年王加维回到新寨村任党总支书记。十多年来,他以社会治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解决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带领村民成立咖啡品牌,延伸产业链,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摸索出一条依靠特色产业的致富路。

  据悉,目前新寨村咖啡年产量4000余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人均咖啡收入达1.2万元。王加维说:“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我自己心里也舒服,目的就是把大家从没有带到有,从有带到富嘛!”。

9月22日,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观察咖啡豆生长情况。(莫欣竹 摄)

9月23日,商户在第二届保山小粒咖啡文化周上忙碌。(莫欣竹 摄)

  自称“95后”咖农的小伙王涵从深圳回到新寨村从事咖啡行业已经有5年了。随着这两年销往全国各地的订单越来越多,王涵自己生活愈加向好的同时,也开始为村里人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未来他还打算扩大产业,发展自己的民宿和餐饮。

9月22日,王涵在自家工厂观察咖啡豆的烘焙情况。(莫欣竹 摄)

  特色文旅融合促进“三交”

  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的司莫拉佤族村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从以前的贫困村到现在的4A级旅游景区的转变,很大一部分是靠该村的旅游业发展,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民族村寨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介绍说:“民族特色村寨非常有吸引力,之前我还去过彝族、白族的传统村落。”这是她第二次来到司莫拉佤族村,这一次还带上了同伴。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司莫拉佤族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在村中巷道植入各类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依托旅游业返乡创收。

9月21日,游客与本地村民在司莫拉佤族村自发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莫欣竹 摄)

  而拥有苍山洱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除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外,还依托各项非遗传统技艺发展旅游业。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扎染、甲马版画、羊毛毡、金工、土陶、手工造纸、白族民居营造等传统技艺,还能通过研学和实训深入学习。

9月24日,游客在洱海边打卡拍照。(莫欣竹 摄)

9月24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向游客介绍扎染技艺。(莫欣竹 摄)

  未来,云南还将进一步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为着眼点,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各民族“三交”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和活态遗产,推出一批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打造体现融合性的文艺精品和文创产品,培育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完)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