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路通到家门口,户户建起安居房,夜晚灯火璀璨……这是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谦岗村蚂蟥田村民小组的美丽乡村图景,这里是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下名字的哈尼族代表方有富的家乡。
宁洱县110千伏变电站(资料图)。岳建吾 摄
上世纪60年代的蚂蟥田村民住着茅草房,没有见过真正的公路,不知道电为何物,村民们日常生活生产、碾米照明等往往依靠烧柴。
为解决村子的用电问题,从部队回乡的方有富利用自己在部队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向村领导建议,利用当地水利资源优势开发小水电站,得到支持后,他立刻付诸行动。水电站的建设方案没有专家设计,他就自己设计;没有建设资金,他就号召当地群众自发投钱投力。1974年,方有富带领村民在谦岗村兴建了一座小水电站,点亮了谦岗村的“第一盏灯”。
普洱宁洱供电局员工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资料图)。岳建吾 摄
如今宁洱的各族群众早已不再为用电发愁,从带领乡亲们齐心协力点亮谦岗村“第一盏灯”的方有富,到如今各民族群众利用电力优势,发展特色手工艺品加工、民族美食制作等产业,民族团结的佳话从宁洱出发,并持续向世界讲述。
在宁洱,电力发展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持续为民族团结贡献澎湃动能。截至目前,宁洱供电局共投资建设11座35千伏变电站、81条10千伏线路,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宁洱县的民族特色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各族群众也积极参与电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幅电力发展与民族团结相互促进的美丽画卷在宁洱徐徐展开。(完)(蒲柯宇 应建林)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