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城 通讯员 马阿录 摄
下乡义诊。
人参果丰收。
哀牢山下云遮雾绕,李仙江畔风光旖旎。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因“绿水青山、四季如春”而得名,全县超过七成的国土面积为林业用地,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州第一位。
紧握绿色生态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能与优势,近年来,绿春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抓经济促增长、抓基础促提升、抓服务促活力、抓开放促发展、抓文旅促融合,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7.04亿元,同比增长6.1%;上半年,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3元,同比增长6.5%。
以绿为底向美而行
秋收过后,位于绿春县三猛乡的数千亩梯田迎来最佳观赏期,腊姑、桐株“姊妹田”在东西两面遥相呼应,云雾、梯田、村庄在此相遇,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不远处的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春苏铁、长蕊木兰、喜马拉雅红豆杉木等珍稀植物生长旺盛,黑长臂猿、云豹、印支虎等保护动物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超过90%,近3800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保护好腊姑、桐株梯田和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春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和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连续37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空气质量保持稳定。
以“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生态环境”为理念,绿春县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治理。近三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94平方公里,增产粮食25.6万公斤,增加收入155万余元,受益人口59592人。
为保护利用好梯田,绿春县大力推广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产值达3.74亿元。特色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方面,大力培育规上企业,扶持小微企业,注重低碳环保,推进碳汇交易,今年1至3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4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大力推进绿美建设,八尺水库和曼洛水库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完成营林造林35万亩,全县所有乡镇建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20个,森林覆盖率居红河州首位,被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机耕路、茶光互补等能源项目,良好生态环境为绿春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沃土活力迸发
走进平河镇东角村委会红土寨反季节人参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连片人参果苗长势喜人,碧绿的藤蔓上开满了淡紫色的小花,不少枝条已经挂上了幼果,果农们正忙活着松土、修枝、除草,准备迎接新一年的丰收。
“翻过年头果子就能采摘了,我们的果品、果相、甜度都优于大部分产区,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平河镇副镇长罗桥华介绍,2022年起平河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以粮果轮种的模式大力推广种植人参果,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150亩扩大到了5000余亩,按每公斤10元、亩产2.5吨的价格和产量测算,人参果有望成为平河镇首个产值过亿元的产业。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企业选择到此投资的最大底气。”绿春县盛丰通顺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忠山表示,从育苗、种植到销售,公司为平河镇人参果种植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平河镇海拔、气候、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人参果的生长,种出的人参果甜度达12度,可以对标奶茶的“七分糖”标准,深受浙江、福建、湖北客商的欢迎。
绿春县坚持把发展绿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茶叶、香辛料、橡胶、杉木、澳洲坚果等绿色产业提升改造,建立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增收基础持续夯实。今年以来,绿春县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140个,累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2个,认证绿色有机产品88个,6个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7家。同时,有序推进碳汇交易工作,完成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工作。生态产品总值和地均价值分别为每平方千米1061亿元和3426万元,绿色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绿春县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春品牌建设,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活动为核心,加快推进阿倮欧滨森林公园、腊姑梯田、桐株梯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梯田旅游与黄连山生态康体旅游及乡村文化美食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哈尼家园 生态绿春”旅游品牌,让生机勃勃的文旅产业成为绿春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本地百姓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暖心为民用心惠民
元绿、勐绿高速公路建设加力推进,交通短板不断补齐;“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和医院;4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面完成;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让“一老一小”“老小有依”“老小有养”“老小有乐”……
近年来,绿春县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升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7月,平河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刚开诊,就围满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患者,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登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提供治疗方案。
“过去哪里能想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优质的医疗服务。”平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罗贵成表示,在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的帮助下,卫生院引进了2位口腔医师,加强设备及器材的购置及使用,可以实现口腔科的常态化接诊。
自2022年7月以来,上海市长宁区先后派遣了两批医疗专家团队到绿春县开展全方位医疗帮扶工作,通过学科建设、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绿春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托起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健康梦”。去年县域就诊率达96%,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率达87.6%。
针对县域内农村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的实际,绿春县聚力推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把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作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高位推进,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47个以及养老机构7个,打造“社区+机构+居家”三合一的养老模式。
绿春县配备9名乡镇儿童督导员以及92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建立挂联帮扶工作机制,全县精准摸排锁定留守儿童7454名、困境儿童520名、留守老人2211名,约2700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挂联帮扶,不断织密织牢关爱保障网。通过在重要节假日向困境儿童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发放物资,开展特殊困难儿童助学项目、“爱在星期六”关爱活动,抓实兜底保障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质量,稳稳托起了“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记者 黄翘楚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