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11/14 09:11:36
来源:新华网

“法治筑基 创新引领 共塑司法新篇章”昆明法院系列访谈│⑦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字体:

  问:2023年以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2023年以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禄劝法院”)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旗帜鲜明讲政治,聚合发力谱新篇

  禄劝法院深化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认真开展专题党课34场次,不断提升干警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培育,打造党建宣传阵地和派出法庭“党建+”特色品牌,扎实开展支部共建、红色教育、党员“践诺”等活动20余次。2023年,禄劝法院荣获禄劝县“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民事审判党支部荣获“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称号。

 担当服务大局使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禄劝法院积极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紧盯审判质效目标任务,2023年以来受理案件8370件,审执结7948件,综合结案率94.95%。法官人均结案305件;持续开展危险驾驶类多发型案件的社会治理,编印发放了7800份宣传材料,危险驾驶罪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与同期相比下降22.5%;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1393件,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设立农民工劳动报酬案件快审绿色通道,审结涉农民工案件225件,依法支持农民工追讨欠薪。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主动服务社会治理

  禄劝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要求,主动服务社会治理;优化诉讼服务,依托法官工作站、便民联系点,打造“巡回法庭+村委会”“法官+人民调解员”调解模式,助推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共组织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阳光司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普法宣传等特色活动610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36000份;深入基层村组开展双语巡回审理81场次,用民族语言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模式,引导企业以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着力缩短办案周期,涉企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34.49天,为优化营商环境“加码提速”。

  紧扣公正效率主题,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禄劝法院强化司法改革创新,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持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完善司法制约机制,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推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院庭长办结案件占结案总数的40.13%,严格落实审委会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统一裁判尺度。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评查案件166件,审判质效指标持续优化;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建立健全速裁快审机制,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速裁快审案件占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82.61%,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1607件,平均审理周期21.63天;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大力推广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电子送达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便利当事人行使诉权,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诉讼便利。

  2023年以来禄劝法院网上立案1313件,网上开庭816件,法律文书电子送达4279件次;持续推进无纸化办案及电子归档,高效便捷全程留痕,2023年荣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和省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单位”称号。

  问: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服务民族地区发展方面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

  禄劝地处滇中北部,生活着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24个民族,这里山水交汇、民族交融,便形成了“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山水文明。在这样的自然禀赋下,禄劝法院以“劝善”为导向,推动民族地区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抓前端治未病”的良法善治局面,形成了“禄法劝善,山水融情”的文化品牌,旨在打造一个公正、和谐的司法环境,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依托“禄法劝善,山水融情”文化品牌,禄劝法院从人才培养、特色调解、巡回审理三个维度服务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培养少数民族团队,巧用民族语言

  禄劝作为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彝语和苗语是许多村民的家常话。针对这样的情况,禄劝法院大力推广由民族法官、民族特邀调解员、民族人民陪审员、民族书记员组成的双语审判体系。根据案件当事人的民族,禄劝法院选取民族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拉近沟通距离,充分利用同一民族的同语言、同心理、同风俗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化解纠纷,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目前,全院在职干警7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警30人;在26名人民法官中少数民族法官10名、在85名人民陪审员中少数民族人民陪审员32名、35名特约调解员中有少数民族特邀调解员16名。以禄劝法院李光学法官为原型拍摄的短片《双语法官》荣获“中国梦•云南美”百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打造特色调解模式,善用民族文化

  近年来,禄劝法院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调解模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转龙法庭依托辖区“多挪无诉村”,成立“老张调解工作室”,善用民族习俗,就地化解矛盾,做到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撒营盘法庭根据辖区案情特点,专门配备通晓当地语言、熟悉当地风土民情的民族调解员,打造“李子树下调解”,形成“法官+调解员”的工作模式,成立“阿智调解室”;团街法庭结合辖区民族生活习惯,在审理家事、邻里纠纷时,邀请村主任、乡贤长者共同参与诉前调解,创新“火塘调解”特色模式,在唠家事的过程中就把矛盾纠纷化解了;院机关依托“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红色历史文化,总结出“四巧调解工作法”,打造了具有禄法特色的“巧渡调解室”。

  大力开展巡回审理,保障民族团结

  四十多年前,禄劝法院干警从最开始的人背马驮,带着国徽在禄劝的崇山峻岭中开展巡回法庭事业。如今,21个乡镇成立了法官工作站、法官联系点,禄劝法院还采用“云上法庭”、人民调解平台等线上模式。数十年来,变的是便捷的沟通方式,不变的是禄劝法院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初心。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一步步形成“背着国徽去开庭”“双语审判”“司法助力民族团结”三张名片,并结合新时代枫桥人民法庭创建,凝聚成“禄法劝善,山水融情”的特色工作品牌,开展民族团结创建进机关、企业、乡镇、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基层政法单位、旅游景区、医院、商协会等“十二进”活动,让法律从抽象的条文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近距离接触法律、认识法律、运用法律。

  问:在巡回法庭审判方面,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有哪些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禄劝受到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分布着许多相对偏远、闭塞的村落,诉至法院的纠纷大多为家事类纠纷。禄劝法院不仅仅通过巡回法庭审理案件,同时通过“送法上门”的方式,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司法传统,拉近司法与群众的距离,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

  巡回审判举措新。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禄劝山高路远的县情,法院干警们将国徽背到了庭审现场,将法庭设在了田间地头。如今,禄劝法院传承背着国徽去开庭的司法为民精神,启用便携式庭审设备,因地制宜创新多种巡回审理模式,如“旅游巡回法庭”“假日法庭”“街天法庭”“夜间法庭”等多种新模式。针对禄劝部分地区通信设备、文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禄劝法院总结出“一远一近工作法”,“一近”是指法庭干警或调解员巡回至一方当事人所在地,面对面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一远”是指通过远程巡回设备与不在场的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连线调解。这个工作法有效缓解诉讼参与人因交通不便、农牧业生产任务繁重而造成的到庭困难,从而节约当事人双方在诉讼中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2023年以来禄劝法院巡回审理案件1860件,巡回率达92.31%。

  巡回审判格局新。禄劝法院依托“一镇一法官”机制,在辖区建立了17个法官工作站和3个法官便民联系点,在法官工作站建立巡回法庭,联系法官定点定时到法官工作站开展巡回审理,做到有案审案,无案普法。并在辖区17个基层治理单位,194个村、社区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覆盖,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特邀调解员”的专业解纷团队,通过“法庭+”的模式建立起联动解纷大格局,辐射至全县域。今年五月份,禄劝法院受理了一起长达20余年的相邻权纠纷,原告起诉被告占用通行道路,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邻里之间矛盾愈演愈烈,无奈诉至法院,法庭干警们把庭审设备带到群众家门口,在老百姓的庭院里开庭,承办法官在了解案情后,邀请镇综治中心,派出所、村委会一同参与调解,最终把这起矛盾纠纷妥善化解。这样的案例在禄劝还有很多,它们是禄劝巡回审判工作的真实写照,2023年以来禄劝法院主动入村调解361件,诉前调解成功件3286件,诉中委派调解成功1057件,线上司法确认815件。

  巡回审理作用新。禄劝法院以巡回法庭为依托,选取赡养抚养类、危险驾驶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充分发挥法院审判的引领评价作用,从而达到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2023年以来,禄劝法院共开展法庭进校园、法庭进医院、法庭进社区等大型巡回庭审活动43次。同时利用法治宣传日、节假日、赶集日、民族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街天普法”“摊位普法”“假日普法”等特色活动25次。选送的两件抚养、赡养类案例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采用并报道。

  巡回审理重点在审、关键在巡,巡回法庭深入基层,去到人民群众身边解决矛盾纠纷,打通司法服务民族群众的最先一公里,下好案结事了人和的最后一步棋,禄劝法院也将继续坚守法治信仰、维护民族团结、带着初心前行。(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