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云南农职学院”)第三届党委换届以来,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学生砥砺前行,各项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云南农职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云南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云南农职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覆盖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与省市(州)县(市、区)联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打造以“红色文化”“校史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获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1项,在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及“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中获奖10余项;获云南省首届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竞赛、云南省大学生军事技能大赛高职专科组团体一等奖,累计1123名学生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
同时,云南农职学院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获批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2019年、2020年、2022年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等次为“好”。
此外,云南农职学院扎实开展校内政治巡察,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清廉农职”建设,在2018年度、2019年度省属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中考核评为“优秀”等次。
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稳步提升
云南农职学院第三届党委换届以来,云南农职学院攻坚克难,狠抓基础设施补短板,每年持续对小哨校区改造提升,大幅改善小哨校区办学条件。
目前,云南农职学院已形成三校区(小哨校区、茭菱校区、安宁校区)一基地(马龙基地)的办学格局。师资队伍持续壮大,2018年以来累计新招聘教师177人,在职在编教师达52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25人,有“云岭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名。学院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全日制在校生从2018年的8362人上升到2024年的16500余人,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6%以上。
管理服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云南农职学院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学院章程,建立健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纪委会、基层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议事规则,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挂牌监察专员办公室。在强化统一战线工作上,云南农职学院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
此外,云南农职学院还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云南农职学院第三届党委换届以来,学院制定和修订了173个管理制度和办法,初步建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云南农职学院校办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架构与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与内部风险防控等取得明显成效;“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进,不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学生管理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在云南省职业院校中获评为A级,成功创建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绿美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云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等。
未来五年,云南农职学院将持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学生管理服务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资金资产配置改革、社会合作机制改革,并通过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打造“活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校园”;提升绿化景观品质,打造“绿美校园”;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平安校园”;实施民生工程,打造“暖心校园”,进一步夯实申办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软硬件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