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月1日电(记者严勇)平均花茎长度超过2米,花朵直径达10到12厘米,李淑斌给这个又高又大的月季品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枪炮玫瑰”。
“这是我们2024年6月成功选育的月季新品种,目前正在规模化繁育种苗,有望在2025年七夕推出。”李淑斌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在他近日向记者展示的照片里,“枪炮玫瑰”在一众玫瑰里异常显眼,不仅花瓣大,花枝比他还要高出半个头。
李淑斌说,“枪炮玫瑰”系列选育成功是团队2024年月季品种选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市面上我们说的‘玫瑰’其实都是月季。‘枪炮玫瑰’是切花月季的一种,因为玫瑰更为人熟知,我们就这样取名,让它后续更好推广。”
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人员在筛选玫瑰推广新品种(2023年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中国有着悠久的月季栽培文化。在古代,月季因花开不断又叫长春花、月月红,因月季的“季”字与“吉”谐音,因此月季被赋予“永恒、长寿、吉祥”的美好寓意。根据《中国植物志》等记载,18世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被引入欧洲,促进了西方现代月季育种进程。时至今日,全世界已有3万多个月季品种。
20世纪30年代,现代月季传回中国。改革开放后,月季栽培在中国得到较快发展。李淑斌说,但由于自主育种起步晚等原因,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切花月季绝大多数是国外引进的品种。作为花卉主产区的云南更是如此。
“我们从国外进口月季品种,买来种苗再辛苦培育,销售的每支鲜花还要按售价的3%至10%支付专利费。”这让学遗传育种出身的李淑斌心有不甘。在他看来,中国古老月季、野生蔷薇的基因正是培育月季新品种的突破口。
“中国是月季种质资源大国,野生蔷薇资源占了约全球的一半,而云南又占了约全国的一半。”2015年,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李淑斌,带着几个学生来到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一片荒山里,成立育种团队,开启月季新品种研发工作。
李淑斌(右)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内查看营养土包裹下的月季种子(2023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鲜切花市场里交易量最大的就是月季。晋宁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又为我们科研提供了广阔天地。”李淑斌说,团队以“核心亲本法”作为培育月季新品种的路径,即先培育亲本,建立大的基因库,再选育品种。
首要任务是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将古老月季和近缘种的基因引入亲本库。为此,近十年来李淑斌带领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共收集月季品种资源3000余个,其中野生资源2000余份,保存育种材料超30万份,包括60个珍贵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和大量民间栽培品种。
在此基础上,李淑斌团队通过核心亲本库成功培育出超过1万个优异的月季亲本材料。
“如今我们拥有50人规模的月季种业研发队伍,经过不懈努力收获杂交种子超过50万粒。即便是万里挑一,我们也具备每年筛选50个以上月季新品种的能力。”李淑斌说,目前团队已申报月季新品种近100个,其中5个品种获得新品种授权,并实现规模化商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