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建设迎难而上——
全力攻坚“最难隧洞”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滇中引水工程“最难隧洞”——香炉山隧洞建设一线,机器轰鸣、车流穿梭,建设者们以饱满的干劲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晨曦微露,位于鹤庆县的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项目上,在班组长对当日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任务进行交底后,建设者们又开始了攻坚历程。
位于滇中引水工程首部、全长63.1公里的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几乎囊括了地下施工所有地质难题。工程建设面临岩溶地下水、活动断裂、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重大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面临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应对地震防护难、岩爆危害处理难、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难、地热危害综合治理难等世界级技术难题,施工难度极大。
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3标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洞施工不良地质多、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是典型的超大超长超难工程。标段隧洞工程采用一台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断面、直径达9.83米的“云岭号”隧道掘进机(TBM)和钻爆法组合施工,其中TBM独头掘进达20.8千米。
自“云岭号”TBM始发掘进以来,遭遇了硬岩岩爆、突涌水、芹菜塘断裂带、鹤庆—洱源F12活动大断裂、软岩大变形等极端地质风险的交错影响,曾经奋勇前进的“云岭号”TBM一度掘进停滞,甚至由于极高地应力被抬起倾覆。
为保障施工进度,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项目人员春节期间不停工,科学有序组织生产,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合理制定激励方案,全力推进“云岭号”TBM迈向下一节点。
“春节期间工地人少,但安全责任不轻,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23岁的安全员王旭龙刚刚结束见习期顺利定职,春节期间他留守工地,负责现场安全值班工作。在隧道深处,和王旭龙一样的建设者们穿梭于各个工作面,细致排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丽江段2标香炉山4号支洞施工现场,轰鸣声响彻隧洞,耀眼的照明灯打在掌子面上。“每往前1米,就下降50公分。行进50米,就会有25米的高差,差不多八九层楼的高度。整个支洞1132米,走完一遍等于爬了150层楼。”项目负责人介绍,就是这27.1度的倾角,让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2标4号支洞成了滇中引水全线“最陡斜井”。
春节以来,滇中引水丽江段施工2标项目部全体参建者坚守施工一线,采取24小时轮班作业,通过优化工序衔接、强化物资保障,确保各工作面正常施工,工程顺利有序推进。
通过广大参建单位和建设者的全力攻坚,这个滇中引水全线最大的“拦路虎”工程持续刷新建设“进度条”。
截至目前,香炉山隧洞累计掘进37.8公里,其中主洞掘进26.1公里,占全长63.1公里的41.4%。
新年伊始,实干开局。在这个沿线四类、五类围岩占比达92%以上,地质复杂破碎,结构错综凌乱,陷阱密布的“地下迷宫”里,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和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参建单位以拼的姿态、抢的状态、实的常态,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咬定目标,砥砺奋进。(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