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持续点燃银幕,这部诞生于成都的现象级作品,不仅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更以媲美好莱坞的视觉特效技术,在数字艺术领域树起中国动画电影新标杆。
炫目的光影背后,跃动着云南的创新“脉搏”——云南数字艺术家参与片头概念设计、特效制作等环节,为中国动画注入别样灵韵。在这片多元文化交织的热土上,26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宝库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四季如春的气候更适宜各类艺术家驻留创作。
当七彩云南的写意山水遇见赛博朋克的未来想象,一个数字艺术的“雨林生态”将破土而出。但破局之路仍需多方协同发力。既要筑巢引凤,吸引头部企业落地,又要打通渠道,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数字艺术人才,更需用活“文化云仓”,将本土文化转化为高质量数字艺术作品。
出圈:《哪吒2》的云南印记
“开场就被燃爆了!”
当大银幕上的火莲哪吒手持火尖枪破空而出,炽焰翻涌间泼洒出流动的水墨时,观众立马被带进恢弘的叙事里。
“这特效绝了!”社交媒体上,他们连连称赞片头的东方美学视觉盛宴。
段磊与另外两位艺术家共同为电影《哪吒2》片头设计概念原画。
这短短几秒的“高光时刻”,有来自云南数字艺术家的助力。
凭借独特的数字水墨创作风格和能力,2022年,中国电影美术学会数字艺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数字媒体与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段磊被《哪吒2》导演团队找到,为电影片头设计概念原画。
段磊和另外两位艺术家参与到制作团队里,开启了长达3年的创作之路。
在参与《哪吒2》制作的起始阶段,段磊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反复沟通、创作、修改,依然无法达到导演团队要求,创作过程让他一度自我怀疑。最终经过反复磨合,他们共同完成了火莲哪吒概念原图,并在电影片头惊艳亮相。
段磊还为电影设计了4张四海龙王海报,近期一直展示在全球知名数字艺术赛事平台GGAC网站的首页焦点区域。
如今,看到电影票房一路飘红,得到观众认可,段磊打心眼里高兴。他在朋友圈写道:“感恩中国有这样一群充满想象力、执行力和近乎‘自虐’一般认真的团队,很荣幸成为这个顶级IP的小小组成部件。”
除了段磊的名字外,片尾字幕中还出现了一家来自云南的公司——昆明线立体文化有限公司。他们参与电影特效制作,完成了20余个镜头中的毛发与布料解算。
这是一项在电影工业链中最基础却最考验耐心的“针线活”,团队迭代百余个版本,终于让那些很容易被观众忽略的细枝末节,变得栩栩如生。
“我们就像神话里的息壤,虽然微小,却能填海造陆。”昆明线立体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涛说。
成长:云南数字艺术渐成气候
数字艺术,就是把传统的绘画、设计、雕塑这些艺术形式,搬到数字世界里去完成。包括数字电影、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特效、数字绘画、网络游戏等等。
“云南虽地处边陲,但数字艺术起步却不晚,2002年已开始萌芽。”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理事、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杨雪果介绍,那一年,一个由三四十人组成的团队在大理成立,其中80%是云南人,潜心开发网络游戏《放逐之魂》。“尽管这款游戏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但这是中国最早自主研发的游戏之一,意义非凡。”杨雪果说。
云南较早开发的网络游戏《放逐之魂》 。杨雪果 供图
也是这一年,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动画专业,正式培养数字艺术人才,成为云南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
2006年—2010年,云南连续举办3届奇观新媒体艺术展,全国多位数字艺术家受邀前来,展览受到空前关注。
此后,虽然面临市场匮乏、认可度不高、一些人或出省或转行的现状,但还是有一部分数字艺术爱好者坚持了下来、潜心创作,不断深耕细分领域、潜心钻研创作、创新发展理念,逐渐成长为行业“头部”——
云南艺术学院2001级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何洁(莫娜)和同学蒋海明(Jo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从合作者到伴侣,又成立森林动画工作室,每年坚持创作动画,8部作品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迈阿密动画节、西安国际电影节等斩获殊荣。如今,何洁成为漫威(Marvel)、英雄联盟(LOL)、网易游戏等特邀艺术家;蒋海明创作潮流玩偶“香料公主”,2018年在上海漫控潮流博览会(SHCC)亮相,迅速火爆全网,年销量高达数十万个。
段磊(午夜猴子)另辟蹊径,深度探索水墨画在数字领域的表现,成长为“数字水墨艺术家”。他研究东方神话创作,推出《封神演义》《将魂》等系列作品,个人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艺术年鉴。
段磊为电影《哪吒2》设计制作的官方主题海报。段磊 供图
邵俊(鱼子酱),中国顶尖三维制作公司——泰斯丁创始人,中国电影视效、游戏领域高级制作人,Zbrush官方合作艺术家。曾参与上古卷轴OL、 超凡双生、刺客信条4黑旗等项目,曾获世界三大CG网站之一的CGtalk颁发金奖。
何沐(禾三木),潮流艺术家,致力于数字绘画、潮流视觉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等领域的创作,曾与华为、凯迪拉克、摩登天空等机构和品牌合作,成长为云南知名品牌合作与策划人。
…………
2019年,中国电影美术学会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云南多位数字艺术家加入。随后,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数字媒体与动漫艺术委员会成立,不断挖掘、吸纳全省优秀数字艺术创作人才,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还推动数字艺术“出海”。2024年,云南省博物馆与云南艺术学院主办“彩焕南云——中国与东南亚数字艺术大展”,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同年,段磊、何沐等参展的《中国神话艺术展》相继亮相马来西亚、新加坡,展现中国神话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那群云边上的星星之火,已经汇成亮眼的光。
优势:云南是创作者天然的素材库
数字艺术,是文化产业的一颗璀璨新星。2023年全国数字文化新业态的营业收入已飙升至5.24万亿元,是2019年的2.6倍。
蒋海明创作的“香料公主” 杨雪果 供图
发展数字艺术,云南有特点、有比较优势。
自然和文化多元,是天然的素材库。“云南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作的地域,这里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民族文化多元共生,是创作者天然的素材库,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段磊说。
人才爆发力强,往往一鸣惊人。通过20多年的发展,云南涌现出一批顶尖的数字艺术家,他们怀揣梦想,在行业内摸爬滚打,逐渐崭露头角。杨雪果认为,云南的人才爆发力强,“散落在各个地方的数字艺术家,往往一鸣惊人。”
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气候的最佳写照,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是云南优良环境的标识。何沐认为,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数字游民”选择云南的原因。
但云南也面临一些短板和发展瓶颈。
市场培育不足,难以留住人才。杨雪果认为,当前云南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引领性企业和平台,产业链尚未形成,导致本土优秀人才难以留下来,大学生往往也是毕业即转行,或前往发达城市发展。“在云南做原创,时常有种孤身入局、勘破迷雾的感受。”段磊感慨。
过于强调本地化,忽视与主流市场接轨。数字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在发达地区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和市场。数字艺术创作过程中,在主流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地域优势是一个更有潜力的选择。何沐认为,“过分强调地域性,主流数字艺术市场可能不会买单。”
破局:“云上星光”必将点燃璀璨星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
杨雪果、段磊、何沐均认为,云南应乘势而上、多方协同,推动全省数字艺术产业发展壮大。
政府牵线搭桥,打造链接市场的平台。《哪吒》诞生于成都并不奇怪,当地10余年前就开始布局游戏动漫产业基地,支持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从电影结尾字幕也可以看到,当地政府部门投资支持影片。杨雪果建议云南各级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吸引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打造企业和人才的对接平台,孵化优秀数字艺术产品,同时,让“一个人的工作室”也能对接全球市场。“通过‘以项目育人才、以人才引产业’的策略,不断引进并打造各类爆款项目,实现‘从外包到原创’的转身。”杨雪果说。
“中国神话艺术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出,段磊、何沐两位云南艺术家参展
跳出“地域叙事”,平衡主流市场与本土特色。蒋海明洞悉全球女性潮玩市场空白,融入云南香料植物元素,创作“香料公主”,成功俘获国内外消费者的芳心;何沐的《山海封神》用国潮时尚的设计方式重构神话,巧妙植入云南独特纹饰,赢得商业市场认可。“这些成功经验证明,我们既要保持与前沿市场的密切联系,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内核。”杨雪果说,本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人才教育“行业化”导向。“数字艺术类高校专业应该与行业深度结合,培养‘左手握画笔、右手敲代码’的兼具技术和艺术的复合人才。”杨雪果认为,高校可以聘请具备实战经验的行业领军者到校开设课程,老师则应该深入行业实践、历练,最终让学生能够在“真枪实弹”的环境下练本领、长才干。高校还可以与行业共建“产学研共同体”,形成“教育—创作—商业化”闭环,让课堂与市场同频共振。
“云南数字艺术产业正站在‘破茧’的关键节点,打破‘边陲思维’,拥抱全球市场,用政策补齐短板,用创新激发活力,‘云上星光’必将点燃数字艺术的璀璨星河。”杨雪果说。(记者 浦美玲 李斌 李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