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4 16:02:11
来源:新华网

云南屏边农家书屋:从“闲置资源”到“精神粮仓”

字体:

  新华网昆明8月4日电 盛夏的屏边,美景如画。在新现镇洗马塘村委会桥头寨村,乡镇卫生院医生吴晓艳在农家书屋讲解雨季防野生菌中毒和高血压控制知识,赢得老人们称赞。农家书屋,这个曾普遍面临“建而不用、书籍沉睡、活动乏力”困境的乡村知识灯塔,在屏边县通过“农家书屋+++”模式破局突围。

  近年来,屏边县将农家书屋融入乡土肌理,让80座书屋从“闲置资源”变为“精神粮仓”,成为乡村治理的新支点、乡风文明的涵养池、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破题之道在于空间整合:将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6类阵地融合,全县过半点位实现“一门进出、一室多用”。玉屏镇卫国社区融合后的书屋灯火通明,亲子读书活动吸引众多家庭。

  资金使用也更优化,从过去九成购书变为部分购书、部分办活动,形成“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的闭环。针对群众需求清单,县图书馆联合农科局建立流动书库按月跨村流转,显著降低闲置率。例如,白河镇沉寂的农技书漂流到新华乡,解决了养殖户李老黑的山羊疾病难题。

  面对管理人员短缺,屏边县选聘村委会成员、银发干部、驻村队员等组成专业队伍,并培训青少年志愿者辅助。白云乡退休教师张培云开设“银发讲堂”,返乡大学生担任管理员,书屋开放时间大幅延长,破解了“阵地孤岛”困局。

  农家书屋形式不断创新。白云乡赶集日的“流动书摊”让书籍“动起来”,农技科普和文化休闲书籍深受欢迎,扫码看电子书解决了借阅不便。在上龙潭村,“农家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将书里的大刀舞带到百姓家门口。

  书屋功能日益多元,成为安顿人心的暖巢。新现镇洗马塘村的暑期公益辅导班成了“暖心托管所”。新华乡倮姑村的“学业加油站”为学龄前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阅读启蒙、学业帮扶和心理关怀三位一体服务,还开发“云课堂”推送育儿知识。普法教育惠及各族群众,收家治家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桥头寨村的李金芬家就蜕变成了鲜花小院。

  当农技书走向山野,非遗渗入生活,留守儿童找到温暖,书屋的价值在惠民深度中彰显。这文化的力量正润泽乡土。白河镇荔枝种植户邓昌发通过手机学习农技,解决了种植难题,“包花”订单模式更保障了销路。白云乡阳荷种植户杨文宽参与现场培训,产业规模扩大带动村民增收。

  如今,“农家书屋+++”品牌矩阵开花结果:田间扫码听书成风景;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致富技术;阅读分享活动广泛开展;超星图书馆二维码全域覆盖,技术直达田间。屏边县始于农家书屋的探索,已燃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这座边疆小城正以书香为墨,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新时代“耕读传家”的篇章。(杨会国 李旭 余云龙)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