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26 11:11:49
来源:新华网

云南发布10件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

字体:

  新华网昆明8月26日电(记者王研、胡了然)云南省人民检察院25日发布10件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其中2起涉及矿企采矿后因未恢复治理环境,检察机关提起了公益诉讼要求修复生态,推动环境治理,有效恢复受损生态。

  楚雄州某矿业有限公司在未缴纳土地复垦费的情况下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原许可到期后,企业未完成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闭坑手续,导致数百亩土地被挖损、压占,且发生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四周防护设施毁损,形成重大安全隐患。2021年9月,楚雄州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实地踏勘、无人机航拍测定矿区范围等,确认480余亩土地受损,并查明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履行相关监管职责。检察机关遂于同年11月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监管企业完成土地复垦及矿山治理。

  但此后,修复工作并未有效推进。2023年3月,楚雄州检察机关向某县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确认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怠于履职,并判令其督促相关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后支持了检察机关“判令继续履职”的诉讼请求。此后,检察机关推动成立生态修复专班,通过财政垫付和社会资本参与落实资金740余万元,于2024年10月完成修复并通过州级验收。

  另一起案例发生于昆明市东川区。某矿业有限公司自2016年采矿权到期关停后,未对矿山实施有效生态修复,13万余立方米弃渣形成9处弃渣堆,压占损毁草地12余公顷,形成11个崩滑堆积体、10个不稳定边坡及泥石流沟,直接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初,东川区检察院介入调查,并在区自然资源局多次责令企业整改未果后,于同年5月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同年6月,昆明市检察院向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企业根据方案自行修复或支付修复费用。经调解,检察机关与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投入300余万元完成修复工程,经四部门验收合格,并建立了植被管护长效机制。(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