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0月17日电(记者 荆昭延)10月16日,“高原湖泊生态修复保护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剑湖生态文明实践与创新学术会议”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召开,以推动“生态修复+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创新模式,助力云南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宗亮在题为《云南水网空间规划与智慧水网建设》的主旨报告中指出,高质量推进云南省水网建设,成为缓解云南水资源短缺、提升水生态保护与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路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永定在《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修复的关键节点》报告中提出,通过滇池、洱海的丰富实践,精准解决湖泊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实现蓝藻防控与生态稳态恢复。
图为“高原湖泊生态修复保护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剑湖生态文明实践与创新学术会议”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荆昭延 摄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卢金友围绕《长江源水生态环境变化》展示了基于长期野外观测的最新科研成果,系统分析了在人口增加及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区的河湖演变、冰川水质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在“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河湖生态修复”两个分会场上,还设有藻类群落演替机制、面源污染控制、湿地修复、湖泊韧性提升与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等前沿议题。
据悉,会议由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