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云南的壮族占全国壮族的7%左右,主要聚居在文山州。壮族由古代住在华南的“百越”一支发展而来。秦汉时泛称“西瓯”、“骆越”、“乌浒”、“濮”、“僚”等,宋代称“撞”。建国后改称“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倡议,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为“壮”。自称和他称20余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
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妇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等,色彩斑斓。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词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产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