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云南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南国山花的绣球花竞相开放,连片的绣球花海与阳宗海交相辉映。
南国山花一角(资料图)。新华网发(马建云 摄)
近年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不仅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市民,还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创新的步伐,而绣球花则是这一进程中的“美丽使者”。
绣球花田(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让荒坡变“花海”
20多年前,杨玉勇成立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鲜切花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及生产、销售,并拥有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切花月季新品种“冰清”,填补了我国月季鲜切花领域自主育种的空白。
圆锥绣球(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2012年,杨玉勇的原基地到期考虑换个离昆明近些的基地,于是找到阳宗镇,也就是南国山花现在所在地。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坡,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积极对接周边村民,帮助杨玉勇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同时,考虑到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迫在眉睫,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深度融合的治理方式。而南国山花项目建设也根据地理条件和区域地形,结合木本花卉植物对水肥要求不高的特性,在用水、施肥、种植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实施花卉农业综合开发。
盛放的绣球花簇(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经过多年耕耘,曾经的荒坡如今变成了“花海”,南国山花也已发展成为集花卉种植经营、研究开发、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生态园,并探索出一条石漠化荒山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让绣球育种增加“原创性”
中国是绣球属植物资源分布中心,目前世界已知绣球属种和变种不到100个,中国约占60%。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为绣球花的生长提供理想的环境,“有那么好的先天条件,绝不能放弃绣球属种。”杨玉勇说。
色彩斑斓的大叶绣球(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2000年,杨玉勇开始进行绣球花资源收集、研究和育种工作。为收集绣球属、蔷薇属资源,杨玉勇一年行程5万公里进行野外考察,足迹遍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杨玉勇查看绣球花长势(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目前,杨玉勇已收集种植绣球花属400多种,并在国内申请绣球新品种30个,获得新品种权15个,欧盟新品种权3个。其中,自育品种绣球“博大蓝”表现尤为出色,它花头大、颜色丰富、生育周期短、上花快,绣球花苗成活率高,具有抗病性强的特点,瓶插期可长达两个月,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博大蓝”也成为云南绣球鲜切花种植的主流品种,仅这一品种就占据云南绣球鲜切花市场70%—80%的份额,在云南推广种植面积不少于2000亩,授权的下游公司生产面积更是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上海、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区、市)。
让创新助力发展
“绣球花研发期一般为5年,育出一个好的品种要持续深耕20多年,这期间是看不到收入的。但我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的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绣球花、月季花出滇甚至出口其他国家才有足够的话语权。”杨玉勇说。
瓶插实验室(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在发展过程中,南国山花也注重生态保护,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花苗,收集雨水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此外,美丽的绣球花田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待售绣球花(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普敏歆 摄)
据了解,未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将加强对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措施,保障育种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确保像杨玉勇这样的育种人的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保护,以激励更多的创新和研发。同时,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将一如既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完)(罗春明 李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