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王根新 杨伟 陈姝罕
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周达村的桑园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桑叶。这里不仅是他们“家门口就业创收”的起点,更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缩影。
采集桑叶(6月17日摄)。新华网发(李颖 摄)
种桑是养蚕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据介绍,周达村种桑养蚕项目的实施盘活了闲置资源,桑树种植规模从去年的200亩扩大到现在的2800亩,种植户由原来的1户增加到7户,带动当地约150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作为村里首批种桑养蚕户之一,李永文去年参与的种桑养蚕项目为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他不仅扩大了自家的种植规模,还打算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让桑叶成为大家共同致富的“金叶子”。
养蚕(6月17日摄)。新华网发(李颖 摄)
有了优质的桑叶,养蚕更是关键。近年来,盘龙区引进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蚕茧销售服务。“公司把小蚕给农户养,并派技术员指导农户进行科学养护,从饲养、防病,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支持。”昆明正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建华说,这种合作模式既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又保障蚕茧的品质与销路。
据介绍,通过构建生态闭环,桑叶可以满足蚕的成长需求,蚕结茧可制成丝绸产品,蚕沙可以入药或提取叶绿素,桑枝条粉碎后可用来培养食用菌,废弃的菌包可以作为天然肥料。从单一生产到生态闭环,如今周达村的桑蚕产业各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机统一。(新华网 范芳钰 盘龙区融媒体中心 陈瑞敏)
【纠错】
【责任编辑:刘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