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28 14:20:11
来源:新华网

云南弥渡:科技赋能农业种植破局出圈

字体:

  金秋九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阳光下的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温室大棚宛如被镀上了一层金边,熠熠生辉。

  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种植架有序排列,整齐生长的番茄植株在精准调控的灌溉系统下,“高矮胖瘦”几近一致。每一株植株分几个头?每一头枝丫可采多少穗果?严格的种植标准和科技满满的种植手段让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种植的小番茄不仅口感好而且颜值高。

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温室大棚一景(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黄金产区”的科技密码 解锁农业种植“新范式”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大理春沐源总经理赖赣峰介绍,传统农业依赖经验种植,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而数字技术能精准解决这些问题。对农业痛点的深刻洞察,让他在大理春沐源的智能温室里,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现实。

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的智能温室内,樱桃番茄挂满枝头(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是数据模型算法让我们来到这里的。”赖赣峰说,樱桃番茄产业选址有一套成熟的算法模型,包括海拔1500米以上、年光照时长超过2200小时、夏季温度不超过30℃等等,按照这些标准,技术人员在全国初选了40多个县,再通过比选,最终敲定了弥渡县,于2018年正式投资建厂。

赖赣峰和工作人员在温室大棚巡视(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即使温室能解决90%的问题,但还有10%的问题必须要到大理弥渡才能解决。”谈及落子弥渡的原因,赖赣峰侃侃而谈,优质的自然环境加科技,才能生产出既便宜质量又高的好产品。

  在种植环节,大理春沐源引入荷兰智能环控系统,打造“雨水收集+环境控制+数字物联”三位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园区内遍布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一旦某个指标偏离了预设范围,系统便会立即发出指令,自动调节通风、遮阳、灌溉等设备,为作物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智能种植促高产 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传统种植的樱桃番茄亩产约4吨,而大理春沐源的智能温室亩产根据品种不同可达14至18吨,同时糖度可提升2个等级,优果率从65%跃升至92%,与大田灌溉种植相比,生产相同重量的蔬果,大理春沐源的智能温室仅需1/6的水。”赖赣峰说,科技带来的不仅是产量飞跃,更是产品力的质变。

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里产出的各色樱桃番茄(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截至目前,春沐源科技农业已经推出8种颜色、10大品类、200多个SKU的樱桃番茄产品,包括安第斯红、柠黄蜜茄、葡萄番茄、皇珈串茄等品种。如今,产品已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东南亚国家。2024年春沐源科技农业年产值约3亿元,其中大理春沐源2024年产值突破2.41亿元,带动周边40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4万元。2025年大理春沐源预计产值4亿元以上。

工作人员正在打叶(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产业的落地,也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今年46岁的弥渡县弥城镇居民白仙花,自春沐源在弥渡建厂投入生产以来就进入了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能手。

  白仙花说,以前自己在家种地,天气、市场等因素都不可控,现在自己在公司上班有固定工资,爱人在家务农也有一份收入,还有每年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家庭收入来源有了多重保障。

大理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的智能温室内,樱桃番茄挂满枝头(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白仙花只是当地务工群众的一个缩影。大理春沐源结合农村群众需兼顾老人小孩、耕田种地的实际,实行计件工资,让务工人员灵活掌握上班时间,实现“挣钱+顾家”双保障。赖赣峰介绍,目前,弥渡基地有400余名本地员工,本地化用工率达98%以上,2026年第五期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人。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数字农业基地里,传统农业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魅力,一幅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完)(罗春明 刘起)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